编辑:白癜风资讯网 时间:2017-08-30 15:02:10
由教育部统编教材9月启用。将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三年实现全覆盖。统编教材9月启用,发现拼音晚学一个月,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好事。但开学季,家长面临更多的是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呢?下面专家给你支招,看看吧。
一、统编教材9月启用: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今年9月投入使用统编教材的覆盖范围是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2018年将覆盖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即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三科统编教材都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其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文章,小学约40篇,初中30多篇。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等红色经典名著。历史教材专门有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中国抗日战争14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编出教材只是第一步,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要建立健全国家级、地市级、县级三级培训体系,计划通过三年完成三科教师全员培训。
此次由教育部统编的三科教材,将取代原“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各个版本,过去由多家来编,相互之间有个借鉴创新。由国家统编以后,如何保证教材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申继亮表示,将建立跟踪研究机制。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后,教材编写的主要专家要定期到一线去听课、走访、和老师学生座谈。同时,还将建立一些研究基地,鼓励一些专家就教材进行更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其次,要建立专门平台,开辟三科教材意见反馈渠道,便于社会各界对教材提出意见建议。此外还要建立定期修订机制,及时调整和修订教材,提升教材质量。
又到了开学季,孩子过了一个暑假,玩的开了,对上学有抵抗心理,那么,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呢?下面专家给你支招。
二、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
1、求:用感情攻势恳求孩子听话、用物质或承诺作为条件交换。
但在缺失安全感的孩子面前,这些代价的诱惑力很有限,也许短暂地“听话”可以做到,但心理上的抗拒或情绪上的抵触并未消除,厌学或畏忌上学的负面情绪使他很难融入群体生活中,“经常不愿意上学”逐渐成为常态。
2、怨:埋怨孩子不争气、不长进;也埋怨幼儿园或小学老师不尽责。
“埋怨”会渐渐织成一张网,把孩子罩在里头,让他看不见光。对于幼儿,什么叫“争气”?什么叫“长进”?没有实际的体验,本来就不甚了了,现在却被爸爸妈妈当作坏孩子般攻击谴责,更增加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对于老师,爸爸、妈妈的抱怨中更给他传达了“靠不住”、“不爱我”的信息,于是就更想逃避了。
3、迫:以惩罚性手段逼迫孩子上学,例如取消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或玩具。
这是家长最为粗糙的做法,很可能立竿见影,而让孩子在委屈、不安中勉强上学。但问题其实没有解决,反而造成了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与亲子关系的疏离。一般上,这类家长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问题,所以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既没过程,也就是没发现问题,那还谈什么解决问题呢?
4、怪:责怪幼儿园或小学的设施不好,老师教导无方,也怪自己忽略了对孩子的训练。
“责怪”就是推诿责任。不去探求真相,而随意找借口,这结果将彻底摧毁孩子对幼儿园、学校的憧憬和对老师的美好期待。“自责”其实也是在逃避现实,于事无补,然而这却是我们这一代父母习惯的思维方式。几位家长幽怨地说:“我对教育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了!”没错,这就是遇事总陷入负面思考,自责自艾的结果。家长都走不出困境,如何引领孩子投向光明?
5、 悔:后悔自己没有给孩子选择更好的幼儿园或学校,也后悔自己过去太骄纵孩子。
“悔”是育儿经中的一剂毒药。对于既成的事实,不去设法弥补,却怨声叹气,这种不良示范对孩子的杀伤力最大,何况一再否定孩子正在就读的幼儿园或小学,更让孩子增添了不想上学的情绪。至于在孩子面前一再重申自己的骄纵孩子,则让孩子觉得父母莫名其妙,感到无所适从。
幼儿少儿不愿意上学,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时候甚至只是一个很可笑的小事。在上述五种面对孩子不上学的反应中,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家长其实都没有尝试去找出原因,于是也就没有“解决办法”。换个说法:上述这些做法或手段都是无济于事的,甚至还会产生很多的后遗症。
查白斑的损害程度: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透明层、角质层根据不同层的发病,用不同的培养液,...[详细]
我 叫伟伟,是哈尔滨一所中学的学生,以前我是活泼开朗的,是家里的“开心果”,在班里,我是班长,同学也很...[详细]
【基本资料】:白小朋友 男 3岁 学生 陕西省西安市人 ▲主诉:腹部白斑5个月 ▲家族史:妈妈患白...[详细]